BOB.com截至2022年底,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,共存续产品3.47万只,较年初下降4.41%;
最大原因恐怕是去年3月和11月出现的两轮破净潮,一天就能亏掉一个月的收益,引发投资者恐慌性赎回。
截至2022年底,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.40万亿元,占比为95.47%,较去年同期增加2.52个百分点。
之前很多银行理财产品是摊余成本法估值,收益看起来就是一条稳稳的曲线,大家的持有体验也比较好。
净值化后,每日的涨跌都体现上收益曲线上,遇到赎回也要卖出资产来应对,等于按照基金的方式运作,也就是“基金化”了。
但另一边,公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则稳步上升,截至2023年1月末,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27.25万亿。
对银行来说,资管新规后受欢迎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受到限制,但投资者刚兑的印象还没有转变过来,一旦产品体现出亏损,可能难以接受,所以银行理财的扩张也会受到影响。BOB.com
截至2022年底,公募产品占据绝对主力,存续规模26.38万亿,占比95.41%,以绝对性的优势压倒私募产品。
从产品投资性质上看,最多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,存续规模为26.13万亿,占比高达94.50%,且较去年同期增加2.16%。
一是顺应资管新规的要求,封闭式产品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产品的到期日,以此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。
从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布情况来看,2022年风险偏好为一级(保守型)和二级(稳健型)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2021年有所增加,投资者风格偏保守。
从产品规模也可以看到印证,风险一级(保守型)和风险二级(稳健型)的银行理财,存续规模为24.54万亿,占比88.73%。
虽然银行理财以固收类为主,但从资产配置情况的数据来看,大家就知道银行理财确实是会有净值波动的。
债券、现金及银行存款、同业存单三类占比超过80%,但也会投向非标化债权、权益类资产、金融衍生品及另类资产,这部分产品增厚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波动。
一级相当于货基,二级相当于债基,类比于固收+之类的平衡型基金,四级、五级就是偏股基金,股票基金一类。
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,2022年银行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,2022年各月度的平均收益率为年化2.09%。
相比2021年累计创造收益近万亿元,各月度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2.29%到3.97%,2022年的收益变低了。
工银理财旗下2只产品设置为B份额,B份额与之前的L份额或者基金的Y份额相同,都是理财公司或者基金公司为个人养老账户单独设置的产品份额。
目前来看,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过2400万户,理财产品有望借助个人养老金资金扩大规模。
否则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投资者,大可以转投权益类基金,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,可以转投定期存款、大额存单、货基、债基、或者理财险。